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对“十一五”时期改革进行客观的评估,对“十二五”改革形势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和判断,对形成“十二五”规划有重要影响。为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不久前组织进行了“十二五”改革专家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54份。其中,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专家占23%;高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占67%;其他方面的专家(包括企业界人士)占10%。参与调查的专家认为,应把发展方式转型作为“十二五”改革的主线。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深化市场化改革

  1.资源要素价格市场化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时机逐步成熟。合计有42.38%的专家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有可能基本完成这两项改革;37.01%的专家认为这两项改革仍将处于探索阶段。

  2.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扭转“国进民退”趋势。当前社会各界对“国进民退”的争议不断。从问卷结果看,79.5%的专家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国进民退”现象。其中,认为这一现象非常突出的专家占14.97%,认为较为普遍的占47.74%,认为只是个别现象的专家仅占29.66%。

  3.有针对性地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分别有66.95%、66.10%和47.46%的专家认为许多行业进入门槛过高和“玻璃门”、融资难和融资成本过高、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宏观调控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得到有效地解决。

  4.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置于“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的突出位置。我国经济结构中的许多问题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关。80.23%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应当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在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途径中,62.99%的专家认为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红收租”最为重要;54.24%的专家认为应当改善劳资关系,明显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44.92%的专家赞同明显降低财政在GDP中的比重,明显降低行政成本。

  以提高消费率为重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在提高消费率的举措中,68.64%的专家认为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阶层的收入对提高消费率最为关键。此外,分别有48.87%、44.35%和38.70%的专家认为构建完善的社会安全网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刺激消费的重要举措。

  改善劳资关系,建立劳资双方共同参与的劳动者收入增长的机制。31.64%的专家认为应当改善劳资关系,建立劳资双方共同参与的工资协商机制;25.14%的专家认为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

  5.建立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合计有61.02%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到“十二五”末期我国城市化率有望提高到55~60%,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其中,47.74%的专家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通过体制创新。

  新型城市化重在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分别有68.08%和66.10%的专家认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大举措。与此同时,分别有65.25%、62.99%和60.45%的专家认为最重要是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

  6.按照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合计有83.33%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有条件在中央与地方的财税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其中58.47%的专家认为宜逐步推进相关改革。在税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上,专家选择了完善资源税(68.08%)、征收环境税(54.52%)、完成增值税转型(41.24%)。

  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近年来,房价过高的问题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62.43%的专家认为遏制房价过高的最主要的手段是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推进以保障民生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制改革

  1.“十二五”社会总体稳定,但局部矛盾将会比较突出。

  33.90%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稳定受到明显影响,62.71%的专家认为社会总体稳定,局部矛盾突出。“十二五”仍需要在以保障民生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制改革上取得重要进展。

  2.注重公共服务、社会再分配、利益表达机制、就业体制等领域的改革。

  85.03%的专家认为实质性地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其次为完善社会再分配制度(67.80%)、培育社会组织健全社会利益表达机制(61.58%);第三是完善就业服务体制(42.37%)。在建立劳动者利益表达机制上,64.97%的专家认为“十二五”应当允许“草根工会”发展,发挥其在协调劳资关系上的积极作用。

  3.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和科研等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是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条件。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合计有94.35%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有条件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其中56.21%的专家认为推进这三项改革还取决于行政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

  4.尽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统一。

  合计有72.6%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我国有条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其中54.52%的专家认为应当通过加快配套改革实现。专家认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67.80%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我国完全有可能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对外开放战略体系

  1.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对于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64.97%的专家认为全球化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但将伴随局部调整;27.97%的专家认为原有格局可能打破并建立起新格局。80.51%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更为突出,为此应当制定系统的对外开放战略,以更多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2、积极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

  “十二五”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期。在主要途径的判断上,80.51%的专家认为需要尽快使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贸易结算货币;此外,分别有66.10%、57.34%和50%的专家认为关键在于在有条件的地区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或对外援助、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

  把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十二五”改革的重点

  81.36%的专家认为,“十二五”应当把行政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重点。为此,需要在以下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基本建成大部门制体制的基本框架。在“十二五”行政体制改革预期上,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有可能基本建成大部门体制的框架的专家占67.51%,其中58.19%认为大部制改革的进程取决于行政体制等其他方面的改革。

  2.明确中央地方职责分工。

  从现实看各级政府职责分工仍然处于探索之中。50.56%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有条件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公共职责分工上取得重要突破。

  3.加快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对“十二五”我国实施行政“省直管县”的条件,合计有64.98%的专家认为可以推进,其中41.53%的专家认为应当把这一举措作为“十二五”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23.45%的专家认为可以试点推进。对地方政府“强县扩权”的改革举措,39.83%的专家认为此举壮大了县域经济,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55.08%的专家认为“强县扩权”应当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

  4.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权。

  在“十二五”时期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重点的判断上,认为应当把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权作为重点任务的专家比重最高,占41.24%。

  5.提高财政公开透明度,全面强化财政预算监督。49.72%的专家认为需要尽快提高财政预决算的透明度,20.06%的专家认为应当改变财政监督体制,把财政的预算与审计职能放到人大,分别有16.38%和13.84%的专家认为应当加强人大代表对财政的监督力度,深化财政预决算体制改革,改变“先执行、后预算”的格局。

  6.严格控制行政支出。

  49.72%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应当尽快且有条件制定大规模的行政成本削减计划,42.94%的专家认为应当尽快调整行政支出的结构和规范支出程序。

  7.尽快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合计有67.8%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有条件大范围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其中27.12%的专家认为社会对这项改革有很大期望;40.68%的专家认为,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需要推进配套改革。

  8.在中央层面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

  “十二五”发展方式转型涉及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社会利益矛盾相对突出的时期,改革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有76.55%的专家认为有必要在中央层面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综合协调改革进程。

 

与何冬妮合作。发表在:上海证券报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0-03/01/content_40.htm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