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1年10月08日 新京报   深度解读

  

    实现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转变的核心,关键在于公共服务的提升。但这个提升,远不是一个总量概念的提升,不是客运量增长了多少的概念,而是整个服务体系的重构。中国的节假日是消费的黄金季节,尤其是国庆七天的长假更为各商家所高度关注。

    据新京报“京报调查”显示,在问及“你国庆假期选择怎么度过”时,近半数的受访者(46.20%)选择了在国内旅游。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国内旅游作为重要的消费方式,这无疑对拉动国内消费是一个重大利好。这个数据也获得了其他数据的支持。例如,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11年“五一”节假日的旅游搜索指数大幅提升,从4月1日-25日,旅游搜索日均检索量高达405万次,4月最后一周旅游行业搜索指数更突破700万次,达到新高峰。

    在问及“假期中,你的幸福指数如何”时,超过半数受访者的幸福指数不高,其中28.80%认为“旅游景点都是人,毫无乐趣可言”,26.40%认为“人多为患,出行方式很不方便”。这组数据反映出,目前中国的假日经济还没有成为真正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居民消费需求(包括旅游消费需求)的快速提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交通、旅游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撑体系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在问及“你对目前的节假日安排怎么看”时,48.10%的受访者总体认为比较合理,能照顾到各个方面,但36.20%认为还不够人性化,应根据民意及时调整,35.00%认为长假过于集中,导致出行难。这表明,要使节假日真正成为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平台,实现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的转变,需要尽快改善相关的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例如,可以考虑适应社会需求,对节假日安排进行动态调整。

    从这几组数据来看,客观地说,我国具备了扩大消费的现实条件,消费潜力明显,这无疑是拉动经济最为重要的一个动力。但是,尽管“扩大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提了十余年,但投资出口主导的特征仍在进一步强化。这表明,构建消费主导不仅仅是一个政策导向和政策调整问题,它涉及的是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安排,需要推进系统性的改革。

    而实现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转变的核心,关键在于公共服务的提升。但这个提升,远不是一个总量概念的提升,不是客运量增长了多少的概念,而是整个服务体系的重构。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着力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给服务业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尽快实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让民众在假日消费的同时享受到应有的休闲服务。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