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月12日
    [导读]可以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看作市场出清的过程,是对过去几年宏观经济政策扭曲积累的市场扭曲的一个自我平衡

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各方均认为下行压力加大,认为中国经济放缓暴露无遗。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可以这么认为;但我更愿意把这看作是市场出清的过程。市场出清,是对过去几年宏观经济政策扭曲积累的市场扭曲的一个自我平衡。这个出清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但如果就此认为中国当前的经济减速是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的,甚至如一些国际学者认为的,“中国经济发生某种形式的硬着陆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但很难精准料到发生的时间以及导火索”,恐怕又会带来对中国未来经济的一次误判。

第一,各方均认为当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无论是传统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在这个情况下,来一场市场出清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改变市场预期,改变过去几年来市场主体形成的“一下滑就放水”的预期,真正走完一个完整的商业周期。坦率地说,我们很多企业,经历从繁荣到衰退再到繁荣这个周期的经验并不丰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下滑的底线可以明确地定在7%,只要经济增长仍在7%以上,就应明确宣布宏观经济不做大的调整。

第二,市场出清只是短期的政策取向,中长期的政策仍然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当说,没有市场出清就不会有转型升级的坚实基础;但仅有市场出清还远远不够。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还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挑战。中央前不久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金融上的若干条措施,就是希望能够破解这一难题。从现实情况看,经济转型升级,核心在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过多的行政干预、行政审批,制约了市场的活力。其实市场并不需要太多的扶持,不需要太多的关照,只需要政府少点管制,少点行政审批即可。正如我们和 民营企业家交流的,他们不期望能够享受到扶持政策,他们期望少些垄断、少些管制、少些税收。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允许市场出清自发地推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在市场出清与转型升级进程下,我们讨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才有现实意义。脱离体制条件来预测中国经济增长,恐怕是国际学者观察的一个缺环。中改院最近推出的报告《改革跑嬴危机的行动路线》,鲜明地表达了以下观点:如果市场化改革没有突破,经济将面临巨大风险甚至危机;而如果市场化改革有大的突破,那么中国经济保持10年左右的中速可持续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市场出清更多些空间,对经济下滑不要反应过度。转型升级必须过市场出清这一关。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