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引子:

坊间呼吁已久的全面放开二孩靴子终于落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本期“思与辨”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 主持人:尹传刚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 嘉 宾:匡贤明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敬伟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刘国强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在人口红利消失情况下的一项重大政策调整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全面放开生育二孩的新政?

匡贤明:这是我国重大的政策调整,将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近年来,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核心变化是人口抚养比在快速上升,适龄劳动人口增长速度下降,新增劳动力甚至出现绝对下降。考虑到人口是个慢变量,当出现劳动人口绝对下降时,表明趋势已经形成并发挥作用。“421”格局下制度赡养率(退休者和缴费者比例)势必不断提高。也就是说,一胎政策实施的背景和问题都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继续一胎(包括单独一胎)政策,只能加快劳动人口趋势下降,并将对经济中长期经济增长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在这个背景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在人口红利消失情况下的一项重大政策调整。这是极为重要的。

张敬伟: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既是宏观经济的现实选择,也契合了民心民意,更激起了舆论的热议。独生子女虽然享受着更多的家庭关爱,但也担负着太多长辈的希望和承担着难以承受的社会压力。从学习到工作再到养老,独生子女压力更重。此外就是老龄化社会造成了家庭养老传统的破局,更有超过百万的“失独”家庭,而且每年以超过7.6万的速度递增。多要一个孩子,成为全社会的普遍期待。对于大多数想生孩子、尤其是那些还能生育的失独家庭而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啻雪中送炭。

刘国强:这是符合当前人口发展状况的非常合理的重大政策调整。现在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且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从家族和谐及个人幸福度的角度上看,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过程中的孤独问题曾受到过广泛关注,随着他们的成家立业,他们在赡养老人方面的负担也加重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生育积极性大幅度萎缩。这时候,需要对人口形势做出准确研判。综合以上因素,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非常明智之举。

有利于应对老龄化冲击、增加劳动力供给

主持人:在可预见的未来,实施二孩政策有哪些作用?

匡贤明:对国家来说,短期内人口规模的影响不会太大,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长效应,但中长期内将使人口规模逐步回归到正常的人口增长趋势,改变当前劳动力的下降趋势,从而能够对潜在增长率产生正向的影响。

截至2014年,我国养老金制度内的赡养率已经达到1∶3,这一年养老保险征缴收入为2.11万亿元,小于支出的2.33万亿元。全面二孩政策将逐步在中长期内优化制度赡养率。当然,在短期内,普遍二孩政策将对一些特定产业带来直接的效应。比如妇婴、护理等产业,将迎来相应市场机遇。

刘国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具有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应对老龄化冲击、增加劳动力供给,为社会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持,在短时间内也具有明显的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改变了家族人口结构和社会关系,有利于社会个体的健康成长,增加人们生活中的幸福感;使人们的生育权利有了更大的保障,也将使社会生育观念走向成熟。

张敬伟:如前所述,中国现代化,已经遭遇人口红利枯竭之困和老龄化社会来临之惑,以有余补不足、以年轻化中和老龄化,属于政策面的自然选择。从市场到养老,从家庭伦理到文化传统,亟需释放人口红利的时代来临了。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兼顾到了民意诉求,在生育权利赋予上属于尊重个体权利的“加法”。 它能够确保社会公平,降低社会风险,甚至可以破解性别比过高引发的“光棍潮”尴尬。

不能指望政策放开能够自动生效,而应该有更多配套措施

主持人:解决了能不能生之后,想不想生、敢不敢生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某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多数受调查者表示“不想生,一个孩子都养不起,哪还敢生两个?”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生育并未“井喷”。生孩子不易,养孩子更难,居高不下的养育成本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政策层面需要作何调整,以与新的人口政策配套?

刘国强:生育服务政策需要做出调整。各地一定要理解全面放开的含义,简化二孩生育的管理程序,不能随意附加条件。鉴于当前许多家庭不愿生育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的限制,国家可借鉴许多国家的做法,对孩子生育和教育提供相应的福利支持,使更多的家庭能够生得起、也养得起两个孩子。

张敬伟:放开二孩不是简单地一放了之,不能指望政策放开能够自动生效,而应该有更多配套措施。医保社保体系对生育二孩的关切与眷顾,确保“生”的成本低廉,“养”有社会保障。扩充相应的教育资源、降低育儿养老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加大对有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帮扶力度,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生育更多关怀与激励。

匡贤明:是否作出生育二孩决策,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生育意愿,二是生育成本。从各国情况看,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生育意愿普遍呈现下降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与30年前相比,现在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下降的。这个趋势,恐怕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

当然,目前城市家庭面临的主要约束仍然是成本约束,生孩易而养孩难。这就需要分析养孩的成本究竟在哪里?从现实情况看,主要是健康、学前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而这方面的支出大多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因此,要降低家庭生育成本,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目前由家庭承担的成本部分改由公共服务体系承担。这就要求优化现有的人口服务政策,对育龄、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等提供更多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体系;进一步改革医疗体系。也就是说,要把过去的计生体系全面转型为人口服务体系,建立起鼓励人口发展的制度保障。

文章载于:深圳特区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11/03/content_3376507.htm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