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引子: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本期“思与辨”就五大任务之一的去产能进行讨论。

■ 主持人:尹传刚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 嘉 宾: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丰慧(知名经济学者)

产能过剩制约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目前有很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包括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会带来哪些危害?

余丰慧:所谓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某一产品或某类产品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实际的有效需求量,即供大于求的失衡。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暴露并且已成经济转型的绊脚石。产能过剩的总根源还在于各项改革滞后或者不彻底,使得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不彻底、不完全,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却到处挥舞指挥。产能过剩造成生产力大的浪费,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能源视角来看,形成产能本身就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产能大量过剩也会造成对能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不利于节能减排,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李长安: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产能利用率是判断产能过剩的直接指标。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比较合理,产能利用率低于75%即为严重过剩。中国水泥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水泥产能利用率不到70%,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现象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已低于70%,属于严重过剩;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去年平板玻璃的产能利用率为73.1%……

由于产能过剩企业在某些地方往往都是利税大户,当这些企业出现产能过剩需要整顿时,不少地方政府宁愿让这些企业维持着,也不愿让这些企业死掉。产能过剩,最直接的危害是带累企业利润率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降幅比1-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产能过剩行业利润下降明显。例如,10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69.6亿元,同比减少63.4亿元。

匡贤明:产能过剩是目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容易引发经济风险的重要诱因。由于投资消费失衡,产能过剩,相关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这几年,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化解过剩产能,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效果并不明显。以钢铁为例,今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05%,为工业最低,整个行业已濒临亏损。从经济指标上看,CPI在2%以下徘徊,PPI连续45个月为负。更重要的是,CPI与PPI的敞口不断扩大,目前还没有看到缩小的趋势。如果这种局面再继续拖下去,不仅这些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而且金融、财政的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凸显。产能过剩企业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去产能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而在于地方政府

主持人:去产能绝非易事,面临人员安置、债务关系处置等多方面难题。对此,有何好建议?

匡贤明:去产能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涉及到社会稳定、地方意愿等因素。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长期存在,而且吸附了大量的金融资源。这些“僵尸企业”大都是国有企业,而且是地方国有企业,而经济下行以来破产的国有企业少之又少。这直接涉及到地方政府的角色。第一,关闭企业,去产能,直接带来人员安置的问题,地方就业压力加大;第二,去产能,隐藏的坏账成为明账,债务问题明显化,有可能会加大金融风险。第三,去产能,直接影响地方经济总量,未必会被地方政府所接受。因此,去产能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而在于地方政府。

对此,第一,应加快完善社保体系,为人员安置提供最低安全网;第二,加大对坏账的处置工作,鼓励地方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市场化解不良资产;第三,弱化对地方政府GDP的考核,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硬约束,达不到目标的必须强有力地予以清除;第四,加快市场开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所有的政策,都触及到地方政府的利益,这就需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去产能进程。

李长安:去产能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是与就业的关系。压缩产能必然要减少在传统产业中的投资,淘汰关闭那些落后的企业,这在短时期内会对就业产生直接冲击。因此要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二是与债务的关系。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债务重组问题,应尽量通过降息、减息或者豁免的方式,减少去产能的债务负担。鼓励兼并重组,通过资产整合维持资产负债表和信用关系,避免对金融体系的较大冲击。三是与地方经济的关系。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唯GDP”论观念下的“投资饥渴症”,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应将去产能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起来。

消除过剩产能,核心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主持人:去产能的路径有哪些?

匡贤明:去产能的根本途径在于市场化。一是减少对僵尸企业的扶持,在当前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要减少政府行政性的干预,用市场经济方式来进行;二是放开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对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采取兼并、出售等方式进行处理;三是减少地方产业政策运用。产业政策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地方层面,少用慎用产业政策,避免产生新的过剩产能。四是减少行政审批,把市场判断和产能判断交给企业;五是加大走出去力度,通过走出去消化过剩产能。总的来看,消除过剩产能,核心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不在这上面下功夫,恐怕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李长安:现在去产能主要有四大路径:一是从解决僵尸企业入手,加快清理退出;二是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三是扩大出口,开辟新的市场,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四是加快产能输出,在供给端消化产能。

文章载于:深圳特区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5-12/29/content_3427712.htm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