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能否让全民共享,不仅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且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口,更要高度重视共享发展的落地与实施。
据媒体报道,作为中国内地独有的符号,农民工正在逐渐完成“更新换代”,第一代农民工开始退出劳动力市场,第二代农民工开始成为主体。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外出农民工总量逾1.6亿人,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成。解决农民工问题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经济发展能否让全民共享,不仅决定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且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口,更要高度重视共享发展的落地与实施。尤其需要提升数以亿计农民工的获得感与归属感。
要把提高第一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水平作为重点。第一代农民工出门打工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这些年来,社会保障建设在加快推进,但农民工参保率仍然偏低。2014年,农民工参加五险一金的比重分别为:工伤保险26.2%、医疗保险17.6%、养老保险16.7%、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住房公积金5.5%。外出农民工在工伤、医疗、住房公积金方面的参保率,高于本地农民工;在养老、失业和生育方面的参保率,低于本地农民工。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陆续退出劳动力市场,需要着力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作为空间。
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重点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扎下根来,成为真正的新市民。相关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脱离农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学在城市,他们与农村之间的联系远比前辈要弱,生活方式城市化趋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打破现行的户籍制度,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无障碍地融入到务工所在地,享受与户籍居民平等的市民待遇。从过去几年各地户籍改革试点的情况看,“十三五”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已具备条件,关键是要下决心打破利益格局,实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质性破题,到2020年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同时,加快配套制度改革,比如尽快明晰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建立财随人走、以流动人口变动为基础、财力与事权动态匹配的财税体制。
加快发展中小城镇,也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一环。对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要融入大城市,难度相当大。这就需要以中小城镇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重点,加大投资,使中小城镇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载体。首先,加大中小城镇公共资源投资,填平户籍制度形成的公共福利“洼地”;其次,把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作为中央地方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实质性地提高中小城镇人口集聚功能;再次,加快改革用地制度,推动中小城镇服务业发展和乡镇工业转型升级;此外,重点改善中小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这样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有效地融入到城镇中,共享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成果。
文章载于:深圳特区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