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我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居民消费增长。居民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差距由此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是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个共识是投资消费失衡,投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使得中国宏观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对此,“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但是,也有人指出,提出中国的消费率偏低的判断,需要慎重。一者,中国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均达到两位数,社会消费力强劲。在这种情况下,消费率偏低的可能性不大;二者,从学理角度提出,由于我国统计的系统性误差,消费率有可能被低估,消费率偏低可能是个伪命题。

  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是有意义的。它直接涉及到中央提出的“扩大消费”的政策取向是否合理。因此,应当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的消费与消费率问题,例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与不断下降的消费率是如何共存的?

  近几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是比较快的。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410亿元,2010年达到154554亿元。“十一五”期间各年增长分别达到13.70%、16.80%、21.60%、15.50%和18.40%。这个增长,在全球都是比较漂亮的。但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消费率却在不断下降,从2006年的50.7%下降到2010年的47.4%,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下降更为迅速,从2006年的36.94%下降到2010年的33.5%,为历史最低点。

  但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果然有那么快吗?居民消费快速增长与居民消费率快速下降的悖论,是否有可能被夸大?假设提出的原因在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有可能不是居民消费快速增长的结果。事实上,社会零售总额包括了居民消费和社会团体消费,仅用这个指标的增长无法真实反映城乡居民消费情况。本文试图剥离出真实的居民消费情况。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出的测算方法,仅是对居民真实消费增长的一个探索,尚不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分析。

  我们用“居民收入-居民储蓄增长-居民投资增长”来倒推城乡居民消费情况。基本考虑是:居民一年的收入,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导致金融净资产增加(包括储蓄、证券投资等);二是住房支出(购房或建房);三是日常消费。因此,通过倒推方法推算出城乡居民消费总额。

  居民收入可以通过城乡居民人口规模与人均收入测算。2005年至2009年,这一数据分别达到83246.58亿元、94310.63亿元、111980.10亿元、130077.90亿元和143538.20亿元。居民投资净增长可以从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期初金融净资产和期末金融净资产的差额获得。2005年至2009年,历年金融净资产增加分别为25173.00亿元、35853.00亿元、72879.00亿元、135.00亿元和43147.00亿元。而居民住房支出测算稍微复杂一些。我们假设商品房销售中城镇居民支付25%现款和75%贷款,当年偿还5%贷款(贷款期限为20年)。即在当年支付了商品房销售总额的3%成。农村居民以其实际建房支出测算。由此,2005年至2009年,城镇居民住房支出达到6559.73亿元、7806.44亿元、10898.09亿元、10107.28亿元和16559.76亿元。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