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十二五”改革要从经济总量导向转为国民收入导向


南方日报 2010年7月8日


  当前各级政府都在研究并制定“十二五”规划。各方的共识是,由于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十二五”将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改革的关键时期。能否形成消费主导、服务主导和创新主导的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十二五”改革的实际进程。但是,从过去几年改革的实际进展看,要使改革在关键领域和重大环节取得突破,必须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当改革不能以惠及大部分社会成员、当发展不能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任何好的规划和好的改革都将缺乏社会基础。从这个现实出发,“十二五”迫切需要对改革的基本目标作出重大调整,要从经济总量导向的改革转为国民收入导向的改革。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最大的凝聚力是中央鲜明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以经济总量为导向推进了全方位的改革。客观地看,这一改革导向极大提高了全民福祉。但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内部发展条件的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形成的积弊日益突出。最突出的是导致居民收入与财富增长速度远低于投资与GDP增长速度,形成严重的内需不足。

 

  以扩大供给为目标的制度安排与以扩大需求为目标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不同。既然内需不足是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那么从“十二五”开始,就需要把改革的导向调整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增强社会消费能力。

  只有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改革,才能凝聚社会合力。这些年社会对改革的诸多不满甚至质疑,根源在于一些改革并没有惠及百姓。事实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提高国民实际收入的改革,仍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农村教育改革等。明确提出未来改革要以提高国民收入为导向,有助于形成社会合力,防止社会“碎片化”。

  只有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改革,才能形成扩大内需的制度基础。收入分配领域中“两个比重”下降,既有市场因素,但更有以扩大供给为目标的制度因素。例如,尽管高于其在农村劳动的收益,但农民工工资水平长期偏低,既不利于扩大农村消费,也不利于扩大城市消费。明确提出“十二五”改革以提高国民收入为导向,有助于扩大内需,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只有确定了改革的国民收入导向,才能为其他一系列改革确定标杆。例如,第一,“十二五”中小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到底如何定位?从扩大供给来看,中小企业应当主要定位为生产者,是GDP和税收的主要来源;而从国民收入导向看,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就业,切切实实地提高居民收入。第二,“十二五”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不能仅以提高国家财政能力为目标,要真正把财政作为保障民富的手段,变汲取型财政为藏富型财政,并由此调整中央地方财税关系。第三,行政体制改革,不仅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更要以促进国民收入为目标。能否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降低行政成本,减轻国民负担,就成为衡量“十二五”行政体制改革成功的准则。第四,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要加大收租分红的力度,更要重新配置在公益领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以提高国民实际收入水平。第五,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明确可考核目标的基础上尽快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应当成为“十二五”改革的重点。

  可以预期的是,要从经济总量为导向的改革目标转向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改革目标,存在很大难度。最大的困难在于能否有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正如30余年前如果不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中解放出来,就无法有效地推进经济建设一样,各级政府如果不能从“经济建设至上”的理念中解放出来,就无法实现改革导向的重大调整。

 

http://www.china.com.cn/rollnews/2010-07/08/content_3099063.htm

http://www.chinareform.org.cn/cirdbbs/dispbbs.asp?boardID=2&ID=475162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