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0.01.14发表于《商界》

    中国经济按每五年一个战略发展阶段来制定实施发展计划。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再过一年就将结束,未来的“十二五”(2011年~2015年)将是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变幻的一个重要时期,具体来说,中国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基本现实:内外发展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过去成功的经验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负担,过去被忽略的领域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从生存型需求转为发展型需求

  “十二五”期间国内外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将带来国内需求的结构性调整。

  第一,外需萎缩将是中长期的趋势,全球将进入需求不足的时代。目前看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将比较缓慢,发达国家的储蓄率上升将使外部市场缩小。2008年8月开始,美国个人储蓄率从0.8%的低位开始抬升,到2009年5月已达6.9%,为过去15年来的新高。这个态势将在3~5年内改变消费格局,造成全球需求下降。

  第二,即使外需能够有所恢复,也不是原有水平的简单恢复,必然伴随着结构的重大调整。一方面,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制裁的主要工具,这意味着外贸将面临更加苛刻的环境壁垒。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在全球新增需求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全球市场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必须尽快用内需来拉动。退一步说,即便外需在水平和结构上都重新恢复,我国也不能再把经济增长的基础长期建立在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上。中国将全面扩大内需,建立内需导向的增长模式。这是下一步国家必然进行的调整。

  这可以概括为两个“终结”:首先,外贸依存时代基本终结;其次,立足于生存型需求的增长时代基本终结。绝大多数中国人已度过生存型需求阶段,进入发展型需求阶段。

  消费结构变化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国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第一,从发展趋势上看,未来五年我们有望在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中,把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目前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为35%,未来十年要把居民消费率进一步提高到55%左右。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将可能增加企业劳动者报酬,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调整不同部门和不同产业间不合理的劳动报酬,以鼓励居民消费。

  第二,与生存型需求相关的行业将逐步萎缩。从现实情况看,一些服务于生存型需求的行业正在消失或即将消失。一个重要表现是,居民消费将从日用消费品向耐用消费品的升级。2008年,城镇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6.3%,农村恩格尔系数则降到43.1%。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表明人们的衣食方面的支出所占比例下降。这意味着衣食领域的企业,特别是中低端企业需要思考长远的发展战略问题。

  在食物支出比例大幅度降低的同时,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消费品的需求更加普遍,大额消费支出持续攀升。2009年汽车销量惊人的增长表现,和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的成功,已充分说明耐用消费品的强大需求正在形成。

  第三,与发展型需求相关的行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内,人们的需求将变成从物的追求到人的自身发展的追求。进入发展型阶段,社会政策重点是投资于人力资本,投资于就业和创业计划,提高人们应对风险的能力,促进人的自身发展。

  例如,这几年居民在教育、医疗上支出的增加,使各种层次的教育成为一个大市场,也使医疗服务成为一个大市场。再例如,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服务于老年人的行业将成为一个新兴市场。

  需求还将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升级。近几年来,全社会公共需求增长速度相当快,个人用于公共产品的年均支出,约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5倍。以城乡居民在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为例,1990年至2006年,这些满足公共需求的支出在个人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公共服务短缺的矛盾全面凸显,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热点市场的新趋势

  城市化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消费结构变化是慢变量的话,那么城市化进程就是快变量了。近几年我国城市化率一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预期“十二五”末城市化率达到55%~60%。麦肯锡公司的预测是,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城市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9.26亿,到2030年将突破10亿。由城市带来的消费量,在2008到2025年的增量,足以创造一个相当于2007年德国市场总规模的新市场。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事实上,近十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本质上是得益于城市化的红利。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企业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却是一个重大机遇。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企业外贸中的外汇风险、交易成本等都将明显下降。目前中缅、中蒙、中朝边境都有用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实践,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到东盟、中非、上海合作组织五国等更大的范围中。对于外贸型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低碳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每次大的危机,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把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复苏作为一个全球性课题鲜明地提出来,这无疑将大大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将来源于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模式难以持续。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这一模式将使企业付出越来越大的成本。如果不能适应这个趋势提前做相应的转变,企业发展将面临巨大瓶颈。但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也是相当明显的。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绿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等将成为衡量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准。

  新兴经济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高于发达经济体。在这次危机中,主要新兴经济体已率先开始复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年中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随着印度政府不断推出经济刺激政策,2010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达7.2%,超过2008年的6.5%;2009年俄罗斯经济将大幅下滑6.8%,但2010年将增长3.7%;巴西、南非、智利经济2009年将分别下降0.8%、2%和1.6%,但2010年将分别增长4%、3.7%和3%。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企业需要在新兴经济体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作为中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00105/15167196014.shtml

    http://www.chinavalue.net/Media/Article.aspx?ArticleId=52485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