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南方日报》12月11日,南方论坛
近日,作为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广东首家村镇银行即中山小榄村镇银行预计本月26日开门营业。实际上,从2007年第一批村镇银行开业到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已有村镇银行落户。而广东首家村镇银行开业,从全国来看,既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但在我看来,却有值得期待的意义。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是一项重点任务。从农业的弱质性出发,农村现代金融并不是单纯的商业金融,而是商业金融、政策金融与合作金融并存。从国际上来看,与城镇发展相比,各个国家的农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恶性循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导致农民收入过低,难有可靠的押品,这就限制了农民获得金融支持,而无法获得金融支持,又使农民难以发展生产。资料表明,当前能获得贷款的农民仅占有贷款意愿总数的18%。因此,扭转农村金融萎缩的趋势,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探索。孟加拉的尤努斯比较侧重于合作金融,而在我国,目前的政策倾向更注重政策金融。
从既有村镇银行运行的情况看,以小额农户贷款、微小企业贷款和专业农户贷款为主的业务模式能够初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扭转金融抑制的局面。但从中国转轨的经验看,更重要的是要以村镇银行为突破口,推进普惠金融的建设,加快现代农村金融创新进程。
什么是普惠金融?一般是指公益性的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就是把困难群体作为目标客户,并保证商业的可持续运作,保证机构的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但这种对普惠金融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赋予式,而不是内生于农村实情的金融。事实上,现代农村金融的目标,不仅包括小额信贷等微小金融,还有盘活农村金融资产的含义。
德·索托在《资本的秘密》中提到,穷人其实并不缺资产。他在秘鲁调查的结果表明,穷人的资产总额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对秘鲁的援助。但穷人的资产难以转化为具有增值功能的资本。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农村并不缺资本,但缺的是把资本转化为资产的工具。这就是农村金融工具的缺乏。从一定意义上,政策金融和合作金融的本质不仅是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等金融支持,更重要的在于盘活农村资本存量,使广大农民能够真正搭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车。
在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现实国情下,通过村镇银行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盘活农村金融,最有可能的地区是哪里?无疑,应该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譬如广东。这些地区的农村有大量的民间资本沉淀,也有大量的资金需求。作为村镇银行,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呢?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村镇银行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应当目标高远,真正落实汪洋书记提出的“勇作改革开放排头兵”。
30年改革的历程表明,制度创新从来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村镇银行建立普惠式的农村金融体系,涉及各方面的体制创新,当然也包括村镇银行体制本身的不断完善。例如,要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入充分的竞争,无论是商业金融、合作金融还是政策金融,都要允许他们平等竞争;再例如,要更充分地发展农民组织,尤其是生产合作、销售合作、信用合作相结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是对接现代工业非常好的一种方式。真正的合作金融,在政策金融的扶持下,与专业合作社结合在一起,可以成为农村的一个资金来源商与贷款零售商。当然,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地方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金融大省,广东在这方面已有经验。
在村镇银行基本普及后,我们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理解普惠金融,从盘活农村资本存量和保障农民金融需求角度理解普惠金融。这才是广东村镇银行在促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最有可能出彩之处。
2008.12.11: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1/content_15151418.htm;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epaper/nfrb/PDF/20081211/A02.PDF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