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明改革观察系列
[导读]上海接过的并不是一盆鲜艳的玫瑰,而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甚至是棘手的挑战。
上海自由贸易区获批后,各方对此无疑有比较高的期待。既有期待上海经济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也有期望上海能够带动新的开放格局的形成。但从中央政府层面看,选择上海试点自由贸易区改革,其意主要不在于绵上添花,让上海这个全国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发展更高;主要在于充分发挥上海现有的优势,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在新一轮的制度突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为此,上海自贸区建设要放在未来5-10年中国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跳出上海看上海,跳出开放看开放。坦率地说,上海接过的并不是一盆鲜艳的玫瑰,而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甚至是棘手的挑战。这个任务完成程度好与坏,不仅对上海有重要影响,更对全国有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自贸区面临着相当艰巨的转型与改革突破的任务。
第一,构建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开放逼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个重要途径。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开放与30余年前的开放有着巨大的差异,使得30年前四大特区承担的任务与当前上海自贸区承担的任务有着巨大的差异。最大的不同在于,30余年前的全球经济秩序是稳定的,开放格局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只需要参与进去就可以; 而当前全球格局正处于失衡状态,稳定的开放格局尚未形成。如何在失衡的全球经济中闯出一条新的开放路子,并且形成倒逼改革的新动力,恐怕不仅是外贸、离岸金融等改革所能解决的,还需要上海站在更高的层面认真思考并做出有效应对。
第二,构建更加市场化与最小风险化的体制机制。一般来说,自由贸易区内的市场化程度是最高的。因此,上海自由贸易区对国内其他地方改革所能带来的借鉴与启示意义,不仅是如何进一步开放的问题,更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问题。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与30余年前我们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启动市场化改革,而现在则是在相对比较开放的环境下深化市场化改革。深度融入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化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这样那样的挑战与风险,比如在金融高度市场化后国际资本大进大出的问题;开放格局下政府更有效管理与调控经济的问题等。上海所需要探索的体制机制,既要坚定地走市场化的方向,又要探索一条风险最小化的新路子。
第三,构建更加有效的政府,探索地方政府转型的现实路径。在加入WTO时,我们曾担心一些产业会受到巨大冲击。但事实证明这些产业有足够的应对力。受到最大冲击的恰恰是政府。可以预见,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最大的挑战并不会是市场的微观主体,他们自有应对之策。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推进政府转型,尤其是地方政府转型,构建一个更加有效的政府。比如,如何按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构政府职能以及政府机构,政府如何为市场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如何做到政府的廉洁、高效、公正、透明。通过政府转型,带动经济发展方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公司化明显,投资倾向明显,上海能否在地方政府转型上走出一条新路,恐怕更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挑战当然远不止这几个,包括法律的问题等都可以列出来,而且有更多的更细的要求可以列举出来。但如果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开放没有突破的话,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很难说达到了预期目标。当然,这三个方面的改革要是有重大突破的话,释放出来的改革红利与发展动力,也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乐见这个良好的结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其制度突破的任重道远,并且对此做出周密安排与务实推进。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