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10月28日媒体报道,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2万人资格审查合格,平均每个岗位有77人竞争。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
前不久,“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近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浙江大学和学生交流时也谈到,“如果中国未来很多年最优秀的人都去当官了,那么中国的创新能力怎么能够和美国相比?”
这么多年轻人热衷“铁饭碗”,应当怎么看?怎么办?本期“思与辨”聚焦于此。
■主持人:
邓辉林(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嘉 宾:
匡贤明(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长安(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后)
陈家喜(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公共管理博士后)
“公务员热”,得热得正常
主持人:请你们谈一谈,现在的“公务员热”真的热过头了吗?
陈家喜:其实,除了极少数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和特殊专业职位之外,公务员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由于公务员福利健全、职业常任、地位较高、压力不大,因此各国公务员的竞争都很激烈,报考者趋之若鹜。2006年印度公务员的录取率为0.1%;2008年,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录取率也仅为1%;2010年韩国中央政府公务员的录取率是1100∶1;2011年日本I类(中央省厅)公务员通过率仅为4.9%。而且,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公务员考试竞争必将越发激烈。一对比就知道,我国公务员招考77∶1的录取率,只能算是中等水平,用不着过于惊讶。
李长安:评判公务员报考热不热,应当多看看一个国家的人才分布是不是合理。如果大量人才聚集在非生产性岗位,而生产性岗位却难以吸聚人才的话,那么经济增长就会放缓,创新能力就会削弱。我国目前就存在这个问题。当然,不能把这个问题说成是人才自身不理性,事实上这是制度设计下的无奈选择。假如公务员队伍不能享受特权或只能享受极少的特权,不享受超国民待遇的福利,“铁饭碗”是火不起来的。
匡贤明:尽管政府部门也需要高素质人才,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妨碍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经济社会发展不是好事。
从另一个方面说,不管考公务员热不热,只要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管理本身是透明的、规范的、民众认可的,我觉得就没有问题。
但如今,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权力过大,受到的约束又不够,加上公务员福利保障等方面的优厚待遇,都使得公务员职位为人热捧。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是否每一项都由法律授予?除了明面上的福利待遇,公务员获得权利寻租“好处”的机会有多大?这些问题都理清了,处理好了,才能说“公务员热”热得正常。
社会工作也应成为“金饭碗”
主持人:当今许多年轻人,为什么争当公务员而不抢着去做其他工作呢?
李长安: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去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部门工作,与实体经济自身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特征仍比较明显,以至于只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末端,这样就造成了对廉价劳动力过度需求的“用工荒”以及排斥大学生的“就业难”同时出现。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效益不佳、发展环境不好或者经营不规范也是让一些大学生敬而远之的原因。比如劳动合同不规范、工作环境较差、工资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完善等等。所以说,大学生不愿去实体经济部门就业,主要还在于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的困境。
匡贤明:很多人在谈论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时,往往局限于考公务员与去企业之间。其实在很多国家情况并不是这样。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社会工作是重要的就业岗位,这与这些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当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考虑去社工领域就业,但它还没有普遍成为年轻人的就业选项。除了一些官办色彩浓厚的社会组织外,草根性的社会组织很难延聘到优秀人才,根源何在?第一,社会组织发展滞后,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第二,很多社会组织提供的待遇不能和公务员和大企业待遇相比;第三,在人们的意识中,社工还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大政府、小社会”尚未根本改变。
陈家喜:没有更好出路,加之公务员待遇优厚,大家自然纷纷投身“考碗”。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相比,除了工作稳定、待遇优厚、地位较高等优势外,还具有权力渗透性的特点。权力渗透性体现在公共权力可以影响和渗透到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比如,特别是具有较高职务、掌握一定权限的官员,可以利用职务影响,在就医、买房、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获得优势。职位越高,权力可能渗透的范围和能力就越大,这也是促使年轻人报考公务员的原因。
有了更多上升通道,“铁饭碗”就没这么俏
主持人:怎样才能为社会成员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匡贤明:必须让公务员之外的职业香起来,让社会服务类和企业工作成为人们择业的优选。重要的不是“有形之手”要做什么,重要的是它不做什么。第一,约束政府配置资源的有形之手。不能只在细节上修修补补,要在政府自身改革与转型上有大的突破。当政府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资源配置权力大大弱化,这类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大下降。第二,加大对企业和社会的放权力度,减少社会组织与企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降低其税负,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主体。第三,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政策与体制上予以扶持,比如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形成制度化的政社合作机制。通过这些改革,来改变“国考”热的社会基础。
李长安:引导优秀人才自主创业、投身实体经济,关系到国家创新发展的水平。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关键。在鼓励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要减少各种行政干预,大力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鼓励自主创业方面,简化创立企业的审批手续,降低创业门槛。从宏观方面说,还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发展转到依靠科技创新上来。
陈家喜:让“国考”热降温,最重要的是强化法律、公众对公共权力的约束,把公共权力关在法律的笼子里,法无授权则不为;推动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使之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让公共权力依附于职位,在职务行为之外行不通,以此降低公共权力对社会领域的渗透,降低权力的边际效应。当公务员这碗饭不怎么香,更不是“铁饭碗”,而其他类型工作的发展又很有前途的时候,挤破头报考公务员的现象就不会重演了。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