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贤明改革观察

新京报  ■ 社论  http://www.bjnews.com.cn/opinion/

  一些政策尚未落地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具体操作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使得一些政策优惠程度明显下降甚至荡然无存。

  2010年至今,国家相继出台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不过,这些政策在落实中存在部分“打折”现象。某文化发展公司负责人表示,按规定月销售额2万元是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实际上有些地方采取了合并收税的方式。比如企业这个月的收入1.8万元,下一个月的收入3万元,理论上第一个月应该免税。但有关部门采取了几个月合并之后收税,因为月均收入在2万元之上,“所以应该减税的月份实际上还是收税了”(据新华社)。

  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放“空炮”的问题,并非个例,今年4月发布的《小微企业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56.9%的参访企业表示未享受到国家关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小微企业“最希望政府推行的举措”中,“减少税费”是最迫切的政策需求。

  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改革陷入到“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的困境中。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逐步到位,议而难决的格局得到有效破解,决而难行也有些改观,但在具体政策落地上还面临诸多挑战,“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

  正是如此,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总理强调“抓落实”,不仅仅强调政策调整,更强调改革措施落地。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察,对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促进政策措施尽快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这些举措的基础上,要做实改革措施,打破“最后一公里悖论”,还需要多方对症下药。

  第一剂药是提高政策的法制化程度和实施细化程度。对符合市场决定的重大政策,宜尽快上升到法律层面,减少政策的随意性。此外,在出台重大政策后,应尽快制定具体的政策实施细则,使得政策具备可落地性。实地调研发现,一些政策尚未落地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具体操作细则,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使得一些政策优惠程度明显下降甚至荡然无存。因此,以问题为导向出台相关的改革政策,需要配套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剂药是提高政策公开透明度。一些改革措施之所以没有落地,重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红利受益者难以知晓。新出台改革措施要完全公开透明,并且加大信息告知,使社会、企业和个人及时了解中央的相关政策。最近某省税务系统在营改增上一项改进就值得推广。他们对符合营改增条件的小微企业发送信息,提示企业主尽快办理。当然,这项工作的基础是对辖区内企业基本情况要有清晰地了解,这样才能提高针对性。

  第三剂药是引入第三方,加强社会监督。一些改革措施触及到现有的利益格局,尤其是部门利益。改革措施能否落地,应由独立第三方进行评估,加强社会监督。良好的市场经济,是有组织的市场经济。在这方面,应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挥其紧扣政策调整的优势,发挥在改革政策落地中监督、辅助等工作。

话题:



0

推荐

匡贤明

匡贤明

411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最大兴趣:挑灯读杂书,煮茶论改革。另:所有博客、微博上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所在单位。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