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贤明改革观察
深圳特区报 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4-11/26/content_3074044.htm
我国经济短期内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个背景下,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适度的调整是必要的。这也是前一段时间微刺激的延续。以资本市场为例,近期A股呈现复苏性的上涨,不少人认为这是政策调整的结果。包括沪港通、“融十条”、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降息等重磅利好,都成为促进股市上涨的原因,股市创下自2011年9月以来的新高。这个判断有道理,但不完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决策层在改革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正在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我们看到,2014年年初A股徘徊在2000点左右,11个月后上涨到2500点左右。在这11个月中,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做出大的调整,只是在一些长期以来亟待突破的改革领域实现了破冰。从中长期看,国际主要股市发展史表明,资本项目开放往往是推动股市出现大级别行情的重要推动力。再以降息为例,各方聚焦在不对称降息上,但事实上这次降息伴随着存款利率浮动范围的扩大,这在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目标上走出重要一步。“融十条”、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备案制等,也都是深化改革的举措。也就是说,短期内经济增长,根本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推进,来自于对市场化改革的制度预期。这说明资本市场短期内对宏观政策更为敏感,但中长期内对市场化改革更为敏感。
我国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既要消化过去宏观经济尚未消除的矛盾与问题,又要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跨越“三期叠加”,需要加快经济转型与深化改革的进程。转型与改革的方向,就是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就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扩大社会服务;就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速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三大转型如果能够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完全有条件保持7%左右的增长率。
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选择,不是要不要调整,而是如何适应转型趋势适时做出调整。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不能掣肘改革转型。比如,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顺应服务业发展趋势,要加大市场开放力度,等等。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还将做出某些调整,甚至不排除做出重大调整,但政策调整伴随着重大改革也将成为新常态。通过改革释放增长潜力,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锚”。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