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2年02月09日 17:35

企业家如何看创新——与一位小企业主的交流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既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带来,更多是自己缺乏前瞻意识,尤其是缺乏创新意识。其实,创新是一个各方都得益的事,是做大企业的最优途径。真正做实业是无止境的,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创新更是无止境,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春节期间,与广东省佛山市陶瓷原料行业一位企业家交谈,前后两天,共计四小时。交谈围绕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涉及融资难、劳动力成本、企业负担等,重点是交...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9日 17:35

企业家如何看创新——与一位小企业主的交流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既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带来,更多是自己缺乏前瞻意识,尤其是缺乏创新意识。其实,创新是一个各方都得益的事,是做大企业的最优途径。真正做实业是无止境的,随着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创新更是无止境,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春节期间,与广东省佛山市陶瓷原料行业一位企业家交谈,前后两天,共计四小时。交谈围绕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涉及融资难、...

阅读全文>>
2012年02月01日 01:09

“以贫为荣”,传统扶贫方式需转型

    新京报2012年02月01日 观察家栏目

       发表时有删节

      “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让人倍感荒诞;如能将以贫困县为载体的“间接扶贫”转为针对个体的“直接扶贫”,或能提高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

  据《南方日报》报道,“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一则落款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人民政府”的LED宣传标语在网络疯狂传播,引发网友热...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2日 06:01

独家专访匡贤明:改革阻力强大但无须悲观

搜狐财经

 

小平同志南巡,是中国30余年改革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由南巡讲话带来的改革,直接奠定了我们当前的大格局,并且还将影响未来。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怎么高度评价南巡的历史地位,都不为过。但我们纪念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不是怀念当时推进改革的方式,而是纪念坚持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从变化了的发展阶段出发,谋划改革的新突破,改革的新方式。也就是说,改革方向不能动摇但改革方式需要调整。对改革的前景,既...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10日 01:42

我们基尼系数是不是加州牛肉面?(体制弊端与改革快刀之二)

  连载(二)

   重庆时报,2012年01月10日 

  

讨论中国的收入分配,有一个绕不过去的指标,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基尼系数。

正好在写此文时,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把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基尼系数上。此报告说,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于是,网上又是一片热烈的讨论。但我始终认为,当前所有的基尼系数测算,都是值得怀疑的。

在讨论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5日 06:11

高速公路“暴利”中有多少违规收费

    新京报2012年1月5日

元旦起,清理收费公路进入“检查复核阶段”。希望有关部门在新的一年依法行政,早一些让高速公路公司的“暴利时代”终结。

据报道,沪深两市目前一共有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高得惊人:其中,50%的毛利率常见,60%、70%、甚至80%以上也能见到,远远超过被指为暴利的房地产行业30%-40%的毛利率。

去年6月份,交通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要开展专项清理收费公路工作。在这样的背景...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5日 10:17

经济体制弊端与改革快刀(一)

    重庆时报2011.12.23《经济学人栏目》

    躬逢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实践,既充满了令人苦恼的矛盾与问题,但同时也给中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又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国目前的大部分体制都具有典型的双重性。而且,与激进式改革不同,这些体制已持续了很长的时间,目前似乎还要持续下去,这使我们有足够的精力来观察它。应当说,就是这些看上去不可理喻的体制,支撑着中国...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16日 00:26

“突击花钱”根在体制弊端

  政府天然有把预算最大化的倾向,尤其是在基数预算下,如果手中的预算没有用完,将有可能被减少下一年度财政预算的额度。在这个制度下,节约不受到鼓励,“突击花钱”被称为能手。

  政府的所有预算资金都来源于纳税人。政府的责任就是有效地利用这笔资金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此需要事先预算,事后决算。所以,一个国家预算的严谨性,直接反映了政府的理财水平,更体现了政府是否对纳税人负责任。

  最近一则消息引起全...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15日 01:46

中等收入者增加关键在分配改革

 新京报社论  2011-12-15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关键还是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昨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提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2日 00:34

“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改革陷阱”

   南方日报——新隆中对·改革

   2011年11月22日

   

   

    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而是改革停滞与倒退的风险,是“改革陷阱”或者说是“转型陷阱”。用“改革陷阱”比“中等收入陷阱”更能揭示为何一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会突然失去发展的动力。

 

    随着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各方面开始突然关注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不同专家、不同的研究报告有不同的结论。悲观者认为中...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1日 00:21

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与改革选择

    

   潇湘晨报专访,2011年11月21日,专访题《不太赞成“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

  1.“中等收入陷阱”指什么?

  答: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以后,由于某种原因,经济增长动力突然消失,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现象。201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从我个人研究来说,我不太赞成用“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发展的陷阱在任何时候都存在,改革开...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3日 23:53

要真实的开工率

   新京报社论《保障房挖坑算开工,别玩文字游戏》2011年11月14日

    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中没有“挖坑”,一是要公开相关信息,由社会来监督和判断,二是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已开工的1000万套保障房中约1/3属“挖坑待建”情况。对此,住建部有关负责人称,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开工标准是,规划设计的永久性建筑工程已进入地基基础的结构施工,仅搭建施工现场围护设施或仅开挖基坑...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6日 23:48

资金短缺是倒逼铁路体制改革的良机

    吸引民间资本,可解决铁路资金短缺

    (新京报,2011年11月07日,原题:资金短缺是倒逼铁路体制改革的良机;发表时有删节

    

    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资金缺口问题,更好的选择是——利用这个机会推进对民间资本的放开,并进而推进铁路体制改革。

  据《经济观察报》等媒体报道,铁路建设现在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据铁路系统人士初步估算,大致需要万亿资金。截至目前,铁道部已敲定的融资有2000亿元,但这离资金需求...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2日 00:29

改善市场经济的法治环境

    “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其后果必然是鼓励并且滋长通过非法的途径来表达合法的利益诉求。 

     《南方日报》2011年11月2日

     

     完善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的基本方向。过去改革开放30年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解放市场”,通过放松管制以释放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通过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创造出计划经济时代无法比拟的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率。

    但是,市场经济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它需要有一系列制...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08日 00:44

假日的意义:不在“经济”在“休闲”

  2011年10月08日 新京报   深度解读

  

    实现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转变的核心,关键在于公共服务的提升。但这个提升,远不是一个总量概念的提升,不是客运量增长了多少的概念,而是整个服务体系的重构。中国的节假日是消费的黄金季节,尤其是国庆七天的长假更为各商家所高度关注。

    据新京报“京报调查”显示,在问及“你国庆假期选择怎么度过”时,近半数的受访者(46.20%)选择了在国内旅游。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国...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7日 00:02

“中美物价对比”背后的“秘密”

    

    比较中美物价有必要,但这只是消费市场的一个部分,消费结构、消费环境和收入结构的比较和借鉴更为重要。可以预期,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逐步降低,社会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服务价格将呈现上升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变化,很有可能出现中国物价普遍超过美国的情况。

    最近社会高度关注的中美物价比较,表面上反映了社会对当前物价高涨的不满,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一种隐患,暴露了中国走向消费大国...

阅读全文>>
2011年08月22日 23:44

“巢湖分拆”:如何打造“大城市”

 原题:行政区划调整只是第一步

 新京报:2011-08-23

 

    “巢湖分拆”之后,应尽快从行政主导转向经济主导,形成实质上资源配置一体化格局。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才是打造“大城市”的更优选择。

    据新华社报道,安徽22日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合肥分得其中最大的板块。对合肥来说,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迈出重要一步。这也是我国近几年来动作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

    

 ...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29日 16:50

税控器为何遭企业质疑

    新京报2011年7月29日

    

原文题目《缺乏服务意识的政府创新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问题》

    

     最近北京一些企业对税务部门推广的税控器提出了质疑。应当说,对纳税企业安装税控器有助于改进税务部门工作、强化税务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报税等时间与精力成本。但对这个服务创新,一方面,企业直指“税务方便了,企业很麻烦”。另一方面,企业对定点高价销售的设备更为不满(据7月28日《北京晚报》)。

     放眼全国...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14日 15:55

居民消费增长究竟有多快?

(专供搜狐财经稿件 请勿转载)

  我们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居民消费增长。居民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的差距由此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是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个共识是投资消费失衡,投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使得中国宏观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对此,“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

阅读全文>>
2011年07月08日 08:29

政府把握住施政边界才能“不折腾”

    2011年07月08日 南方日报

    

    要求“不折腾”,约束的主要不是企业与社会,而更多的是政府。只要政府“不折腾”,那么企业和社会“折腾”的空间就会明显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就会明显增强。

     ■新隆中对·改革

     

    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句话是2008年12月总书记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后,在第二个重大场合再次提出...

阅读全文>>